【揚眉女子】港媽繼承祖業鞋店主攻網購 打造工廈女鞋私竇生意升4成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0/11/02 13:29

最後更新: 2020/11/02 13:31

分享:

分享:

營商方面,她順理成章向父親取經,從未與爸爸合作過,請教他時也碰到一鼻子灰。後來自己調整心態,互相磨合,終獲父親認同。

在大角嘴福全街,周遭是車行、五行舖、油漆店、鐵器行,難以想像在一幢工廈5樓藏身一間極Fancy紅粉緋緋的鞋店Viennii。

家族經營鞋業,譚慧華(Vera)雖自小就在鞋子堆打滾,但鞋店開業之前,她是一名「荒廢事業」十多年的兩子之母,毅然出山,是為了她尊敬的爸爸。

Vera的爺爺早年在騎樓底經營鞋檔,胼手胝足開了「昌記鞋店」,到她父親接手,再由昌記做到遍地開花的Milan鞋店。家人造鞋、賣鞋的畫面深烙腦海,潛移默化使她對鞋子十分熟悉。「他們會買皮革回來親手製造,如何『開皮』(皮革切割方式)、用上甚麼工具印象深刻,一家人下舖上居,鞋檔就是我的遊樂場。」

其後Vera在澳洲讀設計,一心想做產品設計,99年畢業回港時大環境經濟下滑,人浮於事,她幸獲Joyce時裝店櫥窗設計一紙聘書。

過往任職時尚品牌的經驗,對Vera後來創業有莫大助益。(被訪者提供)

在名店任職見盡品味靚物

Joyce櫥窗設計之出色,每次都令人期待,這裏也是木人巷,事事要親力親為。有次Vera媽媽經過店子,見她在髹油漆,回家後她哭着對Vera說:「那麼辛苦,不如辭職啦!」「我聽罷失笑,覺得幾好玩啊,年輕就是勇於嘗試。我的根基就是那時紥下,見盡漂亮、具品味、有風格的東西,獲益良多。」

做了約3年,她跳了入Celine,期後也加入全男裝的Hugo Boss、上海Stella Luna鞋店,至婚後、生兒育女前的工作是Valentino。「同事關係極好,雖同樣任職櫥窗設計,但也涉獵了入貨和marketing範疇。不時要公幹,未坐完月已趕回工作崗位,因韓國有活動舉行。」復工後又重過「飛人」生涯,同樣要經常出差的丈夫說:「你常常把兒子丟低給我湊,不可以這樣啊!」到兒子1歲左右,Vera正式離開職場,專心相夫教子,兩年後再添一名兒子。一個今年13歲、一個10歲。

再戰江湖  成第三代繼承者

安心安份當全職主婦的Vera,白駒過隙過了十多年,兩年前有感父親年紀大,接手家族鞋業的念頭在腦際盤旋。「一直覺得爸爸打理的鞋舖,幾十年做慣的模式因循下來,鞋款太樸實外,鞋業零售模式近年也不斷轉變,舖租也是一個沉重開支,我在想:能否另闢蹊徑開展新局面?」

恰恰Vera的大兒子升中,她認為是時候幫上一把。與爸爸商討後,為減少租金開支又可開展另一營運模式,用回大角咀的自置工廠單位,開闢一隅作銷售兼營網上店。

「我當時只識湊仔,以前的工作已忘記,惟有去上堂、做research、請教開店朋友的經驗談,成立網上店是開實體店的資金十分一,唯一最花錢是重新裝修。」她把理念致力實踐:展示架是舊的,重新噴上金色、設計Logo、氣圍主調是Fancy的粉紅調子配白色,將整個環境modernize。

店內所有貨品都由Vera精挑細選。(陳靜儀攝)

其父觀念是:我給地方你賣,不就100元3對就成了,何必大費周章。「我堅持在天花裝腳綫,我甚至說公司的鞋款不是我是我的心水,要另訂,他們都覺得莫名奇妙。」

上鞋廠親自執漏

以前Vera在名店任職,鞋子價位動輒數千元,她創業,把水準同樣定在高水平,選了主要出口歐洲與美國的鞋廠。初期拿着鞋廠做的鞋子,簡直是「百彈齋主」上身:「好像鞋邊位手工粗糙,我和爸爸是有爭拗的,他說:誰會拿着鞋子看到鞋邊位的問題?我解釋:顧客在舖位試鞋,從上而下只看到鞋面,我用的是網上購物的心態看待我的產品,顧客一打開鞋盒就見到鞋邊位,造工不夠精細或有花痕都一目了然。」
 
Vera與造鞋廠親自接觸,她也聽到不少說話:「鞋子向來是這樣造的」、「你爸爸也沒有這麼麻煩」。「我也會嬲怒,甚至上廠房親自執鞋上的紕漏,親身向造鞋廠解釋,如做得滿意稱心,我會是回頭客。」
 
從舒適圈跳出來,沒想過煩事一大堆,曾失去自信覺得沒可能做得到,整個人如墮進五里霧中。「申請商業登記、搞網站、拍攝實物圖都是一手一腳包辦,有時做到頭頂出煙想哭,幸得家人朋友之助,逐漸走出路向。」她說最初拍攝相片放上網也不懂,找攝影師操刀,是逐對鞋計算。為減輕成本,她請教了傳媒朋友,買了一套簡單攝影器材,逐步學拍攝。執相則求教從事平面設計的朋友,不久後已熟練。

這對平底鞋,有客人豪氣要齊全部5隻顏色。(陳靜儀攝)

父親放手經營

營商方面,她順理成章向父親取經,從未與爸爸合作過,請教他時也碰到一鼻子灰。「我想創新,他仍沿用傳統一套,幫不到我時他也會忟憎。去到一個階段,我說服自己心態要調節,自己多做research和解法問題。待店舖開業,他開心我能一手策劃得似模似樣。」其父明白Vera的經營方向,便放手讓女兒展翅。

初開業,她設計的鞋款約25款,加上爸爸公司的少部分款式便開張大吉。下個季度銷售理想的鞋款會轉顏色,一直以來,顧客的迴響和意見不斷,有一34碼小腳女士,無高跟鞋不歡,嫌她的店少款式,Vera向她推介一些平底鞋也十分合意,結果共買了十多對不同款式的鞋子。「賣鞋好講服務,顧客有其要求,可以慢慢傾。這工廈舖有一好處,不趕忙的可坐下呷杯咖啡,邊聊邊試鞋也無任歡迎。」

門巿重創  網店有升幅

一盤生意怎會無困難,這一年社會事件加上新冠疫情,挑戰重重,門巿當然大受影響,不幸中之大幸是﹐疫情反令網上生意上升40%,且因店子是家族工廈單位,無租金壓力。「由爸爸開舖便知,租金佔開支60%,你想想要賣幾多對鞋才維到本?沒有這方面支出,我才敢開店。」但畢竟是工廈樓上舖,距離港鐵站又一段距離,除在質素與價錢取勝,Vera坦言口碑亦重要,有客人查詢、網上落錯單、無信用卡等,都要一一馬上解決,手機不離手是常事。

鞋與袋在女士們眼中不可分割,亦帶動到生意。這款手袋由意大利訂製,讓客人自行揀顏色配搭。(陳靜儀攝)

她說,當了10幾年「師奶」,突然重新接觸自己不熟悉的東西確感辛苦,自己穿上產品日影夜影再執相放上網,連兩個兒子也甚少理會。「得著是與兒子們關係反而好了,分享彼此的話題。以前只懂推他們勤力做好功課,不要犯錯。但開店後我遇上不懂的難題、找錯錢、貼錯標籤……我才頓悟:大人都會make mistake,孩子亦然。我方面我改變很多。」

記者:周美好